期刊简介
《中国全科医学》创刊于1998年,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主办的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旬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7-957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222/R;邮发代号:80-258。该杂志是以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中国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成果和全科医疗实践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实现生物医学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为宗旨的学术平台。核心收录情况:1.2014年版(即第七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2.2015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为1.057。3.2015年-2016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国际数据库收录情况: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库/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EMCare数据库;EMBiology数据库(EMBiology);EMCare数据库(EMCare);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Ulrich。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出版部门: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957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3-1222/R
邮发代号: 80-258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8
出版地区 河北
出版地区 河北
订购价格 820.00
杂志荣誉 获2000-2001年度河北省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7-9572
- 国内刊号:13-1222/R
- 出版周期:旬刊
-
我国养老及社区养老现状分析
中国成为“未富先老”第一大国,养老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我国养老现状,认为社区养老是当前我国适宜的养老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升服务水平、改良服务设施的建议,从而将社区养老服务推广至全国.......
作者:王婷;贾建国 刊期: 2017- 30
-
国内外养老照护评估现状及对我国养老照护分级的启发
对老年人进行养老照护评估并进行分级照护是保障养老资源公平分配的基础,然而我国养老照护评估指标与体系尚需完善.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养老照护评估现状,从自理能力、认知功能、疾病及健康指标、营养状态及需求、心理精神状态及需求5个方面进行分类讨论,提出构建基于基本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而保障公平性、研究匹配评估结果与照护分级的科学方法、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等建议,并认为可以从上述五方面构建养老照护评估指标体系,推......
作者:孙欣然;孙金海 刊期: 2017- 30
动态资讯
-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瘦素、性激素水平与呼吸调节的关系研究
- 2 广东省社区医疗机构卫生应急相关科室及制度设置现状评价
- 3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产后饮食管理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 4 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 5 法莫替丁、莫沙必利、达喜合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6例疗效观察
- 6 系统性红斑狼疮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 7 澳大利亚医疗卫生保健体制及其基本特征
- 8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展全科医生培养的调查分析
- 9 埃索美拉唑联合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 10 数字化X线摄影术组织均衡图像与CT图像在胸腰段椎体骨折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 11 酒依赖性多发性神经病30例临床观察
- 12 建立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
- 13 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与肥大细胞在慢性胃炎中的作用
- 14 大型综合医院开设全科医疗门诊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
- 15 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衰竭15例防治分析
- 1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 17 海南省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 18 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120例疗效观察
- 19 胸膜腔穿刺术及闭式引流术的应用改进
- 20 SARS危重患者的处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