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全科医学》创刊于1998年,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主办的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旬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7-957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222/R;邮发代号:80-258。该杂志是以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中国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成果和全科医疗实践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实现生物医学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为宗旨的学术平台。核心收录情况:1.2014年版(即第七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2.2015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为1.057。3.2015年-2016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国际数据库收录情况: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库/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EMCare数据库;EMBiology数据库(EMBiology);EMCare数据库(EMCare);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Ulrich。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出版部门: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957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3-1222/R
邮发代号: 80-258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8
出版地区 河北
出版地区 河北
订购价格 820.00
杂志荣誉 获2000-2001年度河北省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7-9572
- 国内刊号:13-1222/R
- 出版周期:旬刊
-
全科医生小词典--社区预防服务项目实施与管理
社区预防服务项目实施的基本步骤包括社区动员、社区诊断、实施、监测与评价五个连续的阶段。其中任何步骤都离不开“社区参与”,其贯穿于社区预防服务计划的始终。(1)社区动员:是指通过发动社区群众广泛参与,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特定社区健康发展目标的群众性运动。社区动员的目的是:①使社区人群主动参与社区预防服务项目的整个管理过程,包括需求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过程;②获得社区预防服务工作所需要的资源;......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 28
-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运营效率评价及发展建议
目的:评价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的运营效率,并提出发展建议。方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深圳市坪山新区某公立医院下设的21家社康中心2013年的基本运行效率(包括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评价指标:投入指标包括总支出、职工人数;产出指标包括总收入、门诊人次、妇儿保健人次、慢性病管理人数、家庭医生签约数。结果21家社康中心平均综合效率为0.839,综合有效比例为38.1%......
作者:孙静钗;孙国平;陈先辉 刊期: 2015- 28
-
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续约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抽取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该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的721名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调查问卷》对纳入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续约意愿,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知晓、认知、利用、需求情况。结果721......
作者:赵建功;张向东;王敏;赵京;韩琤琤;许建 刊期: 2015- 28
-
社区医生视角下不同县区居民用药习惯综合评价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县区的居民用药习惯。方法以山东省为研究样本,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10月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抽取4个市,每个市随机抽取3~4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机构内医生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共调查14个县区的232名社区医生。以居民对非基本药物、抗生素以及静脉注射的要求使用率三项指标作为用药习惯的评价指标,采用密切值(Ci)法计算14个县区的居民用......
作者:崔雪丹;郭洪伟;尹文强;管晖;郑骥飞;范海平;陈钟鸣 刊期: 2015- 28
-
社区居民对抗菌药物的认知和态度及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抗菌药物的认知和态度及使用情况。方法2014年3—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居民抗菌药物调查表》对宁波市江北区18岁以上1784例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家庭备药情况、抗菌药物认知和态度及使用情况等。结果74.2%(1323/1784)社区居民家中备有抗菌药物,但仅31.5%(560/1778)能完全辨认抗菌药物,29.2%(520/1781)、27.7%(492......
作者:林薇;金海英;吴伦;余莉;张丹丹 刊期: 2015- 28
-
上海市社区创口护理工作开展现状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创口护理工作开展现状,以为其工作管理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4月,采用立意抽样法,在上海市抽取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护理管理者或骨干护士1名,共纳入12名。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用主题词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上海市社区创口护理情况较严峻,创口类型以压疮为主,创口损伤程度较严重,以老年患者居多,且家庭照护者创口护理知识相对缺乏......
作者:葛津津;刘薇群;杨阳;奚弘妮;汤培凤;陆佳韵 刊期: 2015- 28
-
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家属身心副反应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的主要身心副反应及其产生原因,探索家属需求,促进社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方法于2014年4—6月,采用立意抽样法,选取在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过临终关怀服务的16名晚期癌症患者家属进行深度访谈并录音,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收集、整理资料,并分析、提炼主题。结果纳入的16名患者家属均表现出较严重的身心副反应,主要为:恐惧、悲伤、不舍;焦虑、迷茫、无助;亲人离世后后悔、自......
作者:刘晓惠;王凌云;赵洁;郗然;陈小冬;金琳;路琦;赵玉娇;刘春燕;胡宏 刊期: 2015- 28
-
适合中国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简易筛检工具研究
目的:设计一个适合中国人群的、能够快速筛检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简易筛检工具,进而为其有效管理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以2013年1月1日—8月31日在西京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15000名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每名研究对象均接受肝脏超声检查、人体学测量、实验室检查及问卷调查4种评估。采用SAS9.2和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基于多因素Log......
作者:石福艳;赵倩;雷淑林;潘静;杨丽平 刊期: 2015- 28
-
中国三省市城镇居民亚健康评定量表常模的建立
目的:建立中国三省市(广东省、安徽省、天津市)城镇居民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V1.0)的常模。方法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采用区域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广东省、安徽省、天津市抽取城镇居民10000名(广东省4000名、安徽省2000名、天津市4000名)。采用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居民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326份(广东省3758份、安徽省1096份、天津市3472份)。在分析三......
作者:许军;吴伟旋;崔周国;谢娟;张远妮;张翔;陈孝谋;黄小微;苏淑文 刊期: 2015- 28
-
2016年《中国全科医学》部分专题方向预告
......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 28
动态资讯
- 1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的耐药性监测和ERG11基因研究进展
-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气道炎症及气管壁厚度变化
- 3 上海徐汇区华泾镇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疾病特点与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 4 性别对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循环血多形核白细胞反应的影响
- 5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自我辨识筛查方案临床验证研究
- 6 季节和节假日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急诊的影响
- 7 健身运动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9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Kisspeptin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10 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多奈哌齐的治疗效果研究
- 11 双向转诊运作中的成功与不足
- 12 成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 13 澳大利亚医疗卫生保健体制及其基本特征
- 14 盐酸纳络酮辅助抢救重度新生儿窒息17例临床观察
- 15 2016年《中国全科医学》部分专题具体方向
- 16 哮喘患者外周血IL-16水平及其多态性检测
- 17 吸入疗法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应用
- 18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伴血清酶学增高一例
- 19 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激素治疗
- 20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系列讲座第三讲全科医疗服务中的人际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