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全科医学》创刊于1998年,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主办的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旬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7-957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222/R;邮发代号:80-258。该杂志是以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中国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成果和全科医疗实践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实现生物医学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为宗旨的学术平台。核心收录情况:1.2014年版(即第七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2.2015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为1.057。3.2015年-2016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国际数据库收录情况: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库/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EMCare数据库;EMBiology数据库(EMBiology);EMCare数据库(EMCare);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Ulrich。


羊汤与荔枝:唐代差役的生存智慧

时间:2025-07-17 17:20:16

盛夏三伏的日头悬在长安城头,宛如炙烤着青铜地砖的炭火。在这样的极端天气里,驿道上的差役们却要捧起热腾腾的羊汤,这个看似矛盾的场景恰似李善德运送荔枝任务的隐喻——在看似反逻辑的困局中,暗藏着生存的智慧与文化的密码。

羊羹的阴阳之道

唐代医典《千金要方》记载"夏食苦荬以养心气",但民间却流传着"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的俗语。这种看似冲突的养生观,实则暗合《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运送荔枝的差役们顶着毒日头疾行,体内的阳气随汗液大量流失,羊汤中丰富的脂肪与蛋白质恰如给炭盆添薪,既能补充体力消耗,又可预防暑邪入体。正如李善德改良的"竹筒水镇法"既要保持低温又要隔绝空气,羊汤的进补逻辑同样在矛盾中寻求平衡。

劳役者的生存策略

驿站系统日行五百里的速度要求,让差役们不得不以"昼追夜赶"的方式奔命。羊肉作为唐代军粮的重要构成,其熬煮后形成的浓缩营养液,比干粮更适合运动中快速进食。小说中描写李善德计算荔枝转运路线时"用算筹在舆图上划出星斗般的节点",这种精确性同样体现在羊汤的食用方式上——差役们会在汤中加入碾碎的炒米,形成既能果腹又不影响奔波的半流质食物。

身份认同的液态符号

朱雀大街的胡肆里飘着波斯葡萄酒香,西市的食铺里堆叠着雕胡饭,而驿卒们腰间的皮囊始终装着羊汤。这种饮食选择暗藏着阶层分野:羊肉虽贵为"八珍"之一,但羊杂碎熬制的汤水却是劳役者能承受的奢侈。当李善德捧着陶碗与差役们共饮时,升腾的热气模糊了官服与麻衣的界限,恰似他在官僚体系与民间疾苦间的微妙处境。正如运送荔枝需要打通"水陆十七道驿站",这碗汤也串联起不同阶层的生存逻辑。

生死时速的温度辩证

荔枝保鲜的"色香味三日三变"与羊汤"三沸三滤"的烹制工艺,在时间维度形成奇妙共振。差役们饮汤时呵出的白气,与装有荔枝的竹筒表面凝结的水珠,共同构成温度博弈的具象化表达。李善德发明的分层装运法,本质是将不同成熟度的荔枝置于温度变化的梯度中,这种对热能的操控智慧,与差役们通过羊汤调节体温的生物本能,都是人类对抗自然法则的悲壮尝试。

暮色中的驿道,最后一批荔枝即将抵达长安。差役们蹲坐在残阳里,陶碗中的羊汤倒映着满天霞光,那些漂浮的油花仿佛未央宫檐角渐次点燃的灯笼。这场关于温度的生存博弈,最终在贵妃的轻笑与驿卒的汗水中达成微妙平衡——正如羊汤的热力既要抵御外界的酷暑,又要修复体内的虚寒,大唐盛世的华美锦缎下,何尝不是由无数矛盾的丝线经纬交织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