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全科医学》创刊于1998年,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主办的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旬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7-957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222/R;邮发代号:80-258。该杂志是以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中国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成果和全科医疗实践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实现生物医学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为宗旨的学术平台。核心收录情况:1.2014年版(即第七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2.2015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为1.057。3.2015年-2016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国际数据库收录情况: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库/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EMCare数据库;EMBiology数据库(EMBiology);EMCare数据库(EMCare);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Ulrich。


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三大致命误区

时间:2025-07-07 09:13:06

随着卫生高级职称评审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许多医护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申报材料。然而在过往评审中,近三成申报者因踩中关键雷区与晋升机会失之交臂。这些看似细微的疏漏,往往像手术中遗漏的止血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致命误区一:材料准备不齐全如同缺页的病例本

某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去年申报时,因漏交继续教育学分证明被直接淘汰。评审材料就像手术器械包,缺任何关键部件都会导致整个流程中断。必须对照《卫生系列高级职称申报材料清单》逐项打钩:

基础证件(身份证、执业证、学历证)相当于"患者基本信息",缺一不可

专业技术报告需体现5年内解决疑难病例的能力,如同手术记录般详实

继续教育学分要像病程记录般连续完整,近5年累计不少于450学时

致命误区二:业绩证明不足好比空有诊断没有治疗方案

评审专家最常质疑:"你的技术突破为科室带来哪些具体改变?"某省级医院申报者提交了200台手术记录,却因未说明其中35台创新术式对缩短患者康复周期的价值而落选。有效业绩证明应包含:

量化数据:如主导开展的ERCP手术并发症率从8%降至3%

技术辐射:培养3名基层医院骨干掌握腹腔镜技术

学术影响: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被引次数超过同领域平均水平

致命误区三:申报条件不符犹如给禁忌症患者用药

2023年某省数据显示,21%未通过评审者败在硬性条件不达标。就像手术分级制度有明确门槛,职称评审也有不可逾越的红线:

学历资历:本科申报主任医师需满5年副主任任职(如同主治医师晋升必须完成规培)

科研要求:多数省份要求至少1篇SCI或2篇核心期刊论文(相当于技术准入的硬指标)

基层服务:申报临床类高级职称需有累计1年基层服务经历(类似多点执业备案要求)

倒计时阶段的抢救性措施

距离材料截止日还剩30天时,可采取分级处理策略:

1.立即补救项(72小时内):补录继续教育学分、找人事部门开具任职年限证明

2.重点强化项(1周内):用"STAR法则"重构业绩材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

3.长期储备项:开始规划来年科研课题,像培养耐药菌药敏试验那样建立持续学术产出机制

评审专家组成员王教授透露:"通过材料能看到候选人的临床思维是否成体系,就像通过病程记录判断诊疗水平。“避免这些误区,本质上是在用循证医学的思维对待职业发展——每个决策都要有证据支撑,每步晋升都需符合诊疗规范。此刻的精心准备,正是为未来五年职业发展进行的最重要"术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