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全科医学》创刊于1998年,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主办的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旬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7-957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222/R;邮发代号:80-258。该杂志是以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中国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成果和全科医疗实践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实现生物医学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为宗旨的学术平台。核心收录情况:1.2014年版(即第七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2.2015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为1.057。3.2015年-2016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国际数据库收录情况: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库/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EMCare数据库;EMBiology数据库(EMBiology);EMCare数据库(EMCare);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Ulrich。
Nature投稿的隐藏写作规则
时间:2025-06-27 15:57:15
在学术写作中,导师常说的“突出创新性”或“强调研究gap”背后,隐藏着一套学科通用的“语法规则”。以计算机科学领域向Nature投稿为例,从Introduction到Discussion的每一部分,都存在期刊偏好的表达范式与潜台词。
Introduction的“三段式潜规则”
Nature的Introduction需实现从“广域问题”到“具体突破”的精准聚焦。经典结构如:开篇用“Despite decades of research on X…”句式点明领域长期困境,暗示作者对学科脉络的掌握;中间段落引用“近期研究A发现…但B问题未解决”的对比句式,实质是划定自己的学术领地;结尾必须包含“Here we demonstrate…”的强势断言,直接呼应标题中的突破性结论。计算机科学论文尤其需注意将技术性术语(如“量子算法”)转化为“跨学科读者可理解的痛点”(如“突破计算瓶颈”)。
Methodology的“可信度包装术”
Nature对方法论的描述要求“简洁但无漏洞”。例如,机器学习模型部分需避免堆砌公式,转而强调“实验设计如何排除数据偏差”(潜台词:审稿人最关心可重复性)。高频出现的“双保险话术”包括:“采用交叉验证(解释:防止过拟合的常规操作)与独立数据集测试(解释:让审稿人挑不出刺)”。计算机科学领域若涉及新算法,必须包含“与SOTA方法的对比实验”(潜台词:证明你不是在重复造轮子)。
Discussion的“太极式升华技巧
此处需平衡“自信”与“谦逊”——用“Our results redefine…”展示影响力,但立刻接“However,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预留退路。Nature偏好将计算机科学成果与跨学科问题挂钩,例如:“固态电池算法的发现可能推动能源科学”(将代码优化关联到材料科学突破)。高频黑话包括“unexpectedly”(潜台词:运气也是实力)和“paradigm shift”(潜台词:求你别说“略有改进”)。
期刊偏好的“隐形评分表”
Nature对格式的苛刻体现在细节:摘要禁用缩写(计算机科学常用的“CNN”必须写全称),单位需精确到实验室级别(如“AI Lab, Stanford”而非笼统的“Stanford University”)。参考文献超过50篇会被视为“文献综述”(潜台词:原创性不足),而“生物信息学”“计算化学”等交叉领域关键词能提高编辑关注度。
写作的本质是“合规的表演”——用期刊听得懂的语言,将创新性包装成他们期待的样子。掌握这些隐藏语法后,连“审稿人意见3: Minor revisions”都可能变成“We are pleased to accept…”。